木船的分類及構造
2018-03-02 10:30:53
木船按其功能可分為:漁船、民船、商船、渡船、游船、戰船等;按其航行水域可分為:河船、海船、湖艇等;按其大小可分為:木舟、木筏、木舫、帆船、輪船、戰艦、方舟等,目前船木的來源主要是漁船。
木船外殼板的統稱。外殼板由底板、般板、身板、前后搪浪板和甲板構成,內部由骨架支撐,是船體的基本組成部分。水密的船殼可保證船的浮性。由骨架支撐的船殼承受總縱彎曲、水壓力、波浪沖擊力和外部碰撞及摩擦力。因此,‘對材料的規格、質量、強度和建造工藝都有嚴格要求。如平行板料之間用釘銅拼合,板料長度不足時采用同口搭接,最后用油灰、麻絨捻縫,以保證船殼強度和水密。
又稱船底、底殼。明代《南船記》稱正底。木船底部由多塊縱向板料拼合的殼板。前后略收窄,以一定的外向弧線連舭板;兩端接前后搪浪板,有的兩端略起翹。底板上面與橫骨架下緣緊貼相接,是保證船殼水密和承受船體自重、裝載重量與總縱彎曲的重要構件。有些船的底板厚度大于身板。
木船底部中縱剖線處的一塊底板。較大的木船底部設置龍骨,中心底即主龍骨。
木船底部兩側與艦板相連的底板。
某些航海木帆船的一種底部結構。除底板外,在腳梁上面還設有一層水密的內底板,構成雙層底。雙層底可以提高船體縱向強度和抗沉性,并且不須設置墊艙板。宋、元、明代海船有用兩層或三層木板疊合而成的底板。
又稱底骨。大型木船夾置在底板中的縱向厚板材。承受總縱彎曲和水壓力以及擱淺、擦淺時的壓力與摩擦力等,對提高船舶縱向強度有重大作用。內河木船龍骨通常用圓木剖成兩半,剖面向上與底板上緣相平,圓背突出于底板下面稱圓背龍骨。視船的大小和強度要求,設置一道至五道不等。航海木帆船有的在船底縱中線設置一道方龍骨,突出底板下面20-30厘米。除能提高船底縱向強度的作用外,駛偏風時,可產生對船體橫向漂移的阻力。1973年福建泉州灣后潔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底部,就有這種龍骨結構。
設置在船底縱中線的一道龍骨。
單數多龍骨船,在主龍骨兩側對稱設置的龍骨。龍骨為雙數的船,沒有主龍骨。
又稱轉角板、拖泥板。明代《南船記》稱幫底。木船艙部即木船底邊兩側向上轉角處的一塊或兩三塊板材拼合的縱向殼板。上連身板,下接底板,內側緊固在橫骨架上。與底板和身板連接的橫剖線輪廓各成一定的交角或弧形。兩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縱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攏,與前、后搪浪板相接。舭板在船體抗縱彎曲中產生剪切應力,在近岸淺水航行或靠泊時,里舷艙板往往觸及河床,因而要求舭板用優質木材制成,厚度一般大于身板。有的內河木帆船艙部橫剖線呈折角形,底板直接連于身板。
又稱幫板、膀板。明代《南船記》稱棧板,從下而上分別稱拖泥、出水棧、中棧、完口棧、出腳。木船兩舷側由若干塊縱向板料拼合而成的殼板。內側由橫骨架支撐。它的橫剖線常外傾或呈弧形,首、尾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縱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攏,與前、后搪浪板相接。身板從下而上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兩舷側設有臘構件的木船,在舭板以上、根以下的稱身板,有的船在根以上還有舷側板則為上舷板;一種是兩舷側沒有臘構件的船,則艦板以上到舷邊的都稱身板。身板承受水壓力和波浪沖擊力,對保證船體局部強度、橫向強度和總縱強度有很大作用。
又稱大筋、明龍。木船兩舷側身板以上的縱向加厚殼板。為木船船殼特有的強力構件,配合橫骨架,保證船體縱向強度,承受外部碰撞力,并有助于船體的穩性和浮力。視船的大小和強度要求,平行設置一道至六道不等。通常用粗長的杉、柏、梓、楠等圓木縱剖兩半,對稱地分置兩舷側,圓背向外,剖面齊身板內緣,緊固在橫骨架上,上緣抵舷邊或上舷板,兩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縱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攏上翹,與前、后搪浪板、封頭板、封艄板相接。有的航區木船無臘,身板直抵舷邊,內壁增加肋骨密度或設縱壓筋,以保證舷側強度。有的航海木船般板、身板也用半圓木拼制。
明代又稱正枋。橫剖面呈方形或扁方形的臘。一般設在上舷板中間或舷邊。
兩舷側最大的一道臘。一般設在滿載水線處,是各道臘中作用最大的一道。
兩舷側最上面的即位于舷邊的一道臘。有的船口臘即大臘。
兩舷側最下面的一道臘。一般是在空載水線處,對增加船體浮力和空船穩性起作用。有的船托水椒設在身板之間。
某些木船兩舷側臘以上由多塊板料拼合的縱向殼板。上抵舷邊或連口械,有的上舷板中間還夾一道小方了。內側緊固在橫骨架上,兩端接前、后搪浪板,并與臘的曲線一致。由于上舷板在滿載水線上面,故有的地區又稱明板。
俗稱前鰲板。明代《南船記》又稱關頭板。木船首部下面從底板前端起,沿一定的縱曲線伸向前上方與封頭板連接的、由多塊板料拼合的橫向殼板。接底板的一塊板材一般稍厚。左右與兩舷側殼板相接,橫向寬度依首型不同而異。按滿載水線為界,前搪浪板上下部分分別俗稱為“旱搪浪”和“水搪浪”前搪浪板承受水壓力特別是波浪沖擊力,是保證船體強度和水密的重要構件之一。有的航海木帆船前搪浪板是雙層疊合結構。有的船前搪浪板作縱向設置,等于底板向首部上面延伸。尖頭船有的前搪浪板狹窄而成“V”形;有的不設前搪浪板,兩舷側殼板沿較大弧線延伸至船首柱。
木船前搪浪板上面的一塊橫向加厚殼板。上緣齊首甲板,左右與兩舷側殼板相接。承受外部碰撞力,對深證船首強度起重要作用。有的船封頭板是一塊圓背向外的半圓木,又稱下滾頭。
見“封頭板”
又稱一字木。明代《南船記》稱伏獅頭。木船貼蓋在封頭板上的一塊橫向半圓木。起墊護封頭板的作用。其上面左右各安設一根掛錨鏈或纜繩的短樁。
俗稱后鰲板。木船尾部下面從底板后端起,沿一定的縱曲線伸向后上方與封舶板或斷水梁連接的、由多塊板料拼合的橫向殼板。左右與兩舷側殼板相接,橫向寬度依尾型不同而異。齊尾船的后搪浪板上抵封峭板,其他尾型的后搪浪板上抵后斷水梁。有的船不設后搪浪板,底板后端起翹后,直接與斷水梁相連。
后搪浪板空載水線處的一塊加厚殼板。供裝置下舵盤用,并能增加尾端強度。
木船尾端上部的一塊橫向加厚板材。明代《南船記》稱關艄。齊尾船封艄板位于后搪浪板上面,平尾船封峭板位于尾梢上,左右與上舷殼板尾端相接。用以加強尾端結構強度,承受外部碰撞力。
平尾型木船在兩舷側殼板尾端內緣裝置的窄木板。上自封艄板或臘起,沿身板尾端縱曲線前伸至底板處。用以加強身板尾端的整體性。
某些尾型木船位于舵柱前面的由多塊板料拼合的橫向殼板。等于船殼最后面的一道橫艙壁。豎立或稍后傾。上抵艙面梁,下與后搪浪板或底板相接。齊尾船后搪浪板直抵封艄板,無斷水梁。
首部開有插篙孔的木船,在首尖艙中間設置的一道水密橫艙壁。用以隔離從插篙孔浸入首尖艙的水。
木船艙面上沿舷弧線設置的露天殼板。下面由隔艙板和肋骨支撐,大船甲板下面還設托梁。除保證艙面水密和供操作行人外,并起增加船體整體強度的作用。分首甲板、尾甲板和舷甲板。木質甲板駁中部艙面板也稱甲板,一般是活動式。
俗稱鋪頭板。首尖艙上面縱向或橫向鋪設的露天水密殼板。前接封頭板,后至前貨艙,左右抵舷邊。是航行、靠泊、裝卸、拋錨、起錨、絞纜等操作場所。
俗稱鋪艄板。尾尖艙上面縱向鋪設的露天水密殼板。是操舵場所。有的船在尾甲板上設有樓子或艄棚。
又稱平板、走桿、陽橋。兩舷邊與艙口圍板之間縱向設置的露天水密殼板。前后與首尾甲板連接。供航行、裝卸操作時作走道用。
又稱攔水板。貨艙口四周的厚板框。高出甲板20-40厘米。下面緊固在甲板和面梁或托梁上。用以阻止甲板上的水流入艙內,還起保證艙面縱向強度的作用。露天貨艙的艙口圍板上面覆有艙蓋板,并刻有擱覓槽的凹口。在設樓子或拱篷的部位,艙口圍板旁通常是安裝樓柱或拱架的基礎。
又稱防浪板。航海木帆船兩舷從首到尾裝置的豎板。高1米左右,順舷弧曲線,首、尾兩端昂翹并外飄。用于擋浪和防護甲板上的人員和物品。也有些航海木帆船不設舷墻。
船體內用以承受各種負荷,支承殼板并保證船體強度和剛度的支架結構。主要由肋骨、腳梁、面梁、隔艙板等橫向構件組成,要求使用硬質雜木。較大木船還設壓筋等縱向骨材。各骨架構件之間以及骨架與殼板的連接處用釘鋦或螺栓緊固。
俗稱拐子。木船兩舷內壁的豎立骨材。須做成與舷壁相應的弧度或用天然曲材加工。斷面呈方形或長方形,外緣與兩舷殼板緊貼,左右對稱設置,上抵甲板,下接腳梁兩端。用以加強兩舷殼板的整體性,保證船體橫向強度,并支承甲板。肋骨間距視殼板厚薄、船體局部強度要求和航道條件而定,一般為50-80 厘米。有的小船只設隔艙板,不設肋骨。
又稱幫肋。某些較大木船貨艙內與肋骨靠連的橫向豎板。每隔二、三檔肋骨設置一塊,左右對稱,寬度不超出艙口垂線,下抵腳梁,上緣支承舷甲板和艙口圍板。
沿船寬方向緊貼底板上緣的骨材。斷面呈矩形,左右兩端與肋骨的下端連接,是骨架的底層基礎和保證船底橫向強度與局部強度的主要構件。
桅艙底部支承桅底座的前后兩根強力腳梁。前一根俗稱對子梁,后一根俗稱包袱梁。比其他腳梁厚一倍以上。除起腳梁作用外,并承受桅底座傳遞來的全部壓力。
又稱滿梁、堵板。木船艙內由多塊厚板拼合的橫向豎壁。厚于底板而薄于腳梁。下抵底板或腳梁,上抵面梁,左右與兩舷內壁連接。用以保證船體橫向強度和抗扭剛性,支承面梁,并分隔艙室。隔艙板一般都是水密的,能承受破艙時的靜水壓力,增強船體的抗沉性。宋代有梅船設置水密橫艙壁的記載。貨艙隔艙板間距要適當,過密不利于裝卸。解放后,改良木船的船體結構,都趨向于在保證橫向強度的前提下,減少貨艙隔艙板,代之以半隔艙板或增設肋骨。
桅艙后隔艙板。下抵底板或桅腳梁,上承桅面梁,承受主桅的后傾壓力,比一般隔艙板厚,拼合強度也要求高。大型木帆船桅滿梁常用榫合法,以增加拼合強度,并加艙壁扶強材。
俗稱堵尺。大型木船豎貼在隔艙板一面的方木或型鋼。每道隔艙板設一、二根,用以加強隔艙板的整體性,增加其承受豎向和縱向壓力的強度。
有些大型木船在首尖艙沿縱中線設置的一道隔艙板。后抵首尖艙的橫隔艙板,前緣抵搪浪板。主要是加強前搪浪板的強度
又稱半梁。木船貨艙內的橫向矮豎壁。下抵底板或腳梁,左右連接肋骨。高度為隔艙板的1/2-1/3,一般與兩舷托水臘相平。頂端有的呈水平,有的中間呈下凹形,俗稱“元寶梁”。半隔艙板既能適當加強船體橫向強度,又不大妨礙貨物裝卸。
又稱梁頭。隔艙板上面的橫向厚板梁。兩端抵舷邊與口根緊固,是保證艙面橫向強度的重要構件。幾道面梁還分別兼有它的獨特作用,如:前面梁供設置系纜樁或頭桅,桅面梁固定主桅位置,舵面梁承受舵的重量,樓子下面的面梁是上層建筑的基礎。
主桅后側桅滿梁上的一道強力面梁。在面梁朝船首方向的中點處開有凹口,稱桅門,寬度以能穿過桅和桅夾為準。凹口的左右緣有凸榫,與桅夾的方孔吻合,以使桅夾固定。
又稱龍筋。大型木船艙底的縱向加強骨材。平行設置1-3道不等,左右對稱,貫通首尾,緊壓在各道腳梁上,用以增加船底縱向強度。其設在左右兩舭部的,稱舭壓筋
大型木船兩舷殼板內側的縱向加強骨材。平行設置1-3道不等,左右對稱,貫通首尾,緊貼肋骨,用以增加舷側縱向強度。其設在舷邊甲板下緣的,稱口壓筋。
大型木船緊貼前搪浪板內側的縱向骨材。根據首部寬度左右對稱設置1-5 根。下端抵前腳梁,上端在首尖艙上與封頭板相連。是保證前搪浪板縱向強度的加強材。有的船在首壓筋上面,還增設一至數道橫向壓筋。
大型木船緊貼在后搪浪板內側的縱向骨材。參見“首壓筋”
又稱護頭筋。較大木船緊貼在前搪浪板外面的縱向護木。一般平行設置4根,上至封頭板,下抵空載水線,用以加強前搪浪板,碰撞時起墊護作用。
尖形船首和“T”形船首木船首端的一根強力骨材。下自主龍骨前端起;沿首部中縱剖線上升至首尖或封頭板。首部兩側的殼板向縱中線靠攏與首柱連接。首柱處于船體最前端,承受水壓力、波浪沖擊力和外部碰撞力,強度要求高。
較大木船承托在甲板下面的橫向和縱向析梁。用以加強甲板的負荷能力。有的木質甲板駁的艙面甲板下設有可拆式縱托梁。
跨徑較大的托梁下面的支柱。下端抵底壓筋或腳梁。作用是將托梁所受的力傳遞到船底,以保證船體結構的豎向強度。
齊魯木船